星期日, 8月 05, 2007

偷書賊的背景文化

最近頗熱門的偷書賊,花了點時間把他看了看,
的確,很有趣的書寫方式,
故事,也很動人。

他描述著一位死神對德意志二次大戰期間,
對一位小女孩,也就是偷書賊的人生感到興趣,
倒敘著偷書賊從偷得到第一本書到他往後每一本書的紀錄,
用著反諷的方式,強調著在德戰時間無知的服從,
用偷書賊的名義,灌上那時候人對道德譴責上的無奈還有失望。

基本上,在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下,他只不過是撿起了別人不要的書,
要被燒毀的書,還有不被政府認同的書。

這樣的文字獄的社會背景下,讓小女孩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趕到自卑,
生動的描述著戰爭下,雖然是所謂的侵略國中背地裡自卑羞恥的一面。
那位偷書賊,就是當時德意志帝國的縮影。

這讓我想到,韓國之前的一部電影,太極旗。
(請不要跟我爭奪為什麼要看泡菜電影,如果你否定別人的文化,請先墊墊自己是否有斤兩。)
描述的也是戰爭下人性的黑暗面與無奈。
男主角的嫂嫂為了等戰爭中的丈夫,為了養活一家老小,
參加了北韓共產組織的黨聚,
只因為,簽了名,就有白米可以領用,
但是在北韓敗退的那時候,南韓卻開始清算這些人民,
這些曾經也是說著同樣話語的人名,無情的虐殺。

這種的背景文化其實跟共產主義的擴張沒有太大的關係,
反倒是人類意識形態上的爭奪主導了近代戰爭的發起。
漠視著人性優弱的一面,
以為採在優勢的鮮血下,就能夠贏得短暫的優越感。

不過,偷書賊,還是值德一看。

沒有留言: